36问 > 健康 > 正文

不做梦或少做梦的危害:心理生理上的不利影响

有些东西,当人们失去它们时才感到它们的珍贵。同样道理,梦,当它存在时,我们似乎并不觉得它对人们的作用。但是,一旦梦被剥夺,人就会出现许多不适的感觉。

梦剥夺实验

在研究梦的作用和意义时,科学家们采取了梦剥夺的实验方法。睡眠剥夺有三种形式:

  • 全睡眠剥夺
  • 部分睡眠剥夺
  • 选择性睡眠剥夺

全睡眠剥夺的影响

实验发现,长期睡眠剥夺会引起人的情绪和行为失常。如果持续100小时以上不眠,那么脑力工作将无法完成,被试者丧失对外界环境的兴趣,嗜睡极为严重,甚至可能引起精神分裂症。

选择性快眼动睡眠剥夺

对有梦的快眼动睡眠进行选择性剥夺的方法包括:

  1. 人为唤醒:当脑电图和多导生理仪显示被试者刚进入快眼动睡眠时,立即唤醒,使其保持清醒3分钟。这样快眼动睡眠被干扰,重新入睡时便进入非快眼动睡眠。实验发现,快眼动睡眠存在“反跳现象”,即如果被剥夺,随即出现补偿。
  2. 药物剥夺:使用催眠药或中枢兴奋剂抑制快眼动睡眠,从而减少做梦的机会,一旦停药后即出现反跳现象。
  3. 时间控制:例如,第六晚只让被试者在上半夜睡眠,而快眼动睡眠主要集中在下半夜。

不做梦的危害与影响分析

快眼动睡眠剥夺的影响

选择性剥夺快眼动睡眠可产生多种有害的心理生理影响,如:

  • 焦虑、激动、易怒或不友好
  • 注意力涣散、记忆障碍、行为反常
  • 思想迟钝、动作笨拙、疲乏、食欲异常

实验还发现,梦睡眠剥夺的被试者在完成任务及情绪管理方面会受影响,例如:

  • 反应时间延长
  • 视觉警戒性降低
  • 错误率增加

此外,快眼动睡眠剥夺者在人际关系调整方面的能力也会减弱,表现出焦虑不安、退缩、兴奋性过高和情绪不稳定等现象。

动物实验

对动物进行快眼动睡眠剥夺实验表明,剥夺会对动物的生理产生强烈影响。例如,被剥夺睡眠的动物表现出:

  • 大脑皮层兴奋性增加
  • 不安、冲动、食欲和性欲增强
  • 长期剥夺会导致异常强烈的快眼动睡眠反弹

快眼动睡眠的生化影响

研究发现,快眼动睡眠剥夺对脑生化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三点:

  1. 脑糖酵解增强:说明此时脑神经活动增强。
  2. 氨基酸含量变化:剥夺快眼动睡眠后,网状结构及视丘等脑区的氨基酸含量增加,蛋白质合成减少。
  3. 蛋白质代谢变化:剥夺快眼动睡眠时,某些脑部位的蛋白质合成减少,分解代谢加强,神经元内蛋白质及RNA含量降低。

快眼动睡眠的作用假说

科学界对快眼动睡眠的作用尚未得出最终结论,但主要有以下三种假说:

  1. 促进脑发育

    • 研究发现,婴儿和某些动物在出生时脑发育尚未成熟,其快眼动睡眠占比很高,而脑发育较成熟的动物快眼动睡眠比例较低。
    • 人类个体睡眠模式的发展也支持这一假说。
  2. 促进认知与记忆

    • 快眼动睡眠可能有助于新信息的编码,帮助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转换。
    • 例如,实验发现,小鸡在接受视觉印记实验后,其快眼动睡眠显著增加。
  3. 维持机体平衡

    • 快眼动睡眠周期性出现,可能是为了防止睡眠过度深沉,保持机体内环境稳定。

梦的作用

梦作为潜意识活动,是精神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如果长期剥夺梦睡眠,会导致人的精神系统无法正常运作,甚至崩溃。

梦的生理监护作用

梦不仅对精神有释放作用,还能维护睡眠的持续性。例如:

  • 整合外界刺激:人在大噪音环境下仍能入睡,是因为噪音会被纳入梦境。例如,有被试者在九十分贝的噪音环境中睡觉,醒后回忆梦境时发现梦见自己开车,喇叭一直响个不停。
  • 维持睡眠稳定:外部刺激(如温度变化、噪音)会融入梦境,而不是直接导致觉醒。例如:
  • 夜里温度降低,可能会梦见自己置身雪地。
  • 口渴时,可能梦见自己在找水喝。

研究案例

诗人歌德的经验

歌德曾说,在他一生中,多次因悲痛入睡,但梦境能安慰他,使他从悲伤中超脱,醒来后感到轻松愉快。

古籍记载

《列子·周穆王篇》记载,一位老役夫梦见自己成为国王,,生活奢华,醒来后感到满足,精神焕发,因而更勤劳地工作。

梦是睡眠的监护人,它能整合外界刺激、维持精神平衡,确保睡眠的质量和健康。科学研究表明,多梦并不会影响健康,甚至可能有益于延年益寿。因此,我们应当尊重梦的存在,让睡眠顺其自然地进行。